聚焦315丨在线“诊断”心理问题,靠谱吗?
“NPD有六大特征,诊断遇到了赶紧跑”“有的靠谱吗孩子看着正常,其实是聚焦AG超玩会ADHD,快来测一测”……近期,丨线以在线“诊断”NPD(自恋型人格障碍)、心理ADHD(注意缺陷多动障碍)等为标题的问题视频在网络上大量传播,不少人“被确诊”。诊断这样的靠谱吗在线“诊断”是否靠谱、可信?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进行了调查。聚焦
“对号入座”即可识人查病?
“NPD善于处理人际关系,丨线缺乏同情心,心理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问题目的,且不会反思自己的诊断错误”……一段时间以来,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关于NPD的靠谱吗分析视频,一些热门视频的聚焦点赞、评论、转发量多达数十万人次;不少网友留言觉得自己符合相关特征,自行“确诊”后感到迷茫焦虑。
除了看视频给自己“对号入座”查病,还有一些网友将相关特征套用到家人、AG超玩会同事或朋友等身上,进而影响现实社交。28岁的江小敏刷完关于NPD的视频后,发现一位同事完全能“对上号”,“现在我和其他人都会互相提醒,尽量避免和他接触”。
那么,只要符合视频里的描述,就是NPD吗?
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李颖说,NPD的诊断非常复杂,需要考虑一些特质是否持续存在并导致明显的社会后果等,不能仅凭某个行为就下结论。
记者了解到,由于精神障碍等存在多种表现形式,准确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,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》对NPD诊断标准多次作出修订。
同样,备受家长关注的ADHD“诊断”视频也不能作为“确诊”依据。
“家长特别容易受到这类视频影响。”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雷灵说,孩子成绩不好、孩子性格不够“完美”、孩子有多动症……之前就有家长根据视频“诊断”孩子的行为,甚至轻信一些机构或个人推荐的“疗法”、保健品或药品。
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黄长群说,相关心理疾病须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根据诊断标准进行判断,医生要综合考量症状的严重程度、持续时间、既往史、刺激因素等,还要与其他疾病进行辨别,这既要求专业知识,也需要临床经验。
受访心理专家认为,这类视频将医学诊疗过程娱乐化、绝对化,容易引发网友出现自我否定、焦虑恐惧等情绪,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;草率地给某类人群贴上标签,可能导致本身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的人加重病耻感,放弃或推迟寻求专业帮助,影响心理健康。
从在线“诊断”到带货变现
记者调查发现,不少在线“诊断”心理的视频,先以NPD、ADHD、抑郁、焦虑等为热门话题吸引关注,通过话术激起需求后,再推销课程、保健品、一对一咨询辅导等收费项目,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链条。
在一些社交平台上,有不少打造心理博主的教程帖,包括起号、引流到变现全套流程,小到文案、字体、配图,大到账号定位、策划内容、受众分析,一应俱全。
记者发现,在多个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,一些主播自称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师等,宣称可以“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”。“你的孩子是不是有厌学、逆反、焦虑、沉迷手机等表现”“家里孩子有这样问题的都来加老师,不然找‘白大褂’可能得休学影响孩子”……有家长信以为真,纷纷留言或连线主播求解。
这时,主播就会开始推销课程、保健品、一对一咨询辅导等收费项目。直播间里会有非常明显的“加微信或群聊”等标识,主播也不断重复“先点关注,加上互助群”“看屏幕提示添加老师的‘微’,领取免费试听课程”……为规避平台禁用词,主播还用“白大褂”指代医生、用“吃片片”指代吃药、用“YY”指代抑郁。
在一个直播间的商品链接里,记者看到多个以“训练营”“体验营”“成长营”等为名的课程产品,价格从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。主播声称这些课程可以用几天时间或几个步骤战胜某个心理问题,销量多的达几百单。
这样的直播间在短视频平台不在少数。有的直播间售卖课程标榜“名师”,价格从299元到599元不等,销量不低;还有价值1980元的“xx老师粉丝见面会”,现场听所谓的“心理大咖”讲课,学习心理知识,面对面解惑。
一名主播透露,视频是促成与“潜在客户”点对点联系、进而变现的关键一步。“直播间里卖的课相对便宜,私聊后会推价格更高、时间更长的课程。”
多位曾买过此类课程的家长说,课程内容参差不齐,有些所谓的家庭教育专家甚至引导家长强行砸掉孩子手办,来阻止其沉迷“二次元”;结果不但孩子问题没解决,和家长的关系反而更僵了,严重时还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。
雷灵曾接诊过相关病例,家长看了视频后觉得孩子本身“有问题”,轻信所谓的“专家”乱干预。“这样的‘乱投医’行为潜藏风险,轻者治疗后未见改善,严重者可能加重孩子焦虑,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向更深程度发展。”
健全心理服务体系 对网络信息保持理性
受访专家表示,在线“诊断”心理问题视频的火爆,反映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,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有所提升。但一些“诊断”类视频专业性不够,不能起到科普作用,反而会产生误导,甚至造成心理伤害。
广西桂林市临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防办主任莫丽华认为,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此类视频的监管,对内容离谱的视频采取下架、封号等处理;相关部门加大对互联网心理诊断与治疗违规惩戒,并针对群众切实需求推出内容形式更为丰富的公益性科普视频,给予一定流量倾斜,避免出现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情况。
多位一线医务工作者表示,如今精神心理服务样式更加多元,除了心理沙龙、团体咨询辅导,还有以科普为主的冬令营、夏令营等活动。但旺盛的需求之下,专业人才短缺、获取渠道缺失等情况依然存在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戴剑建议,进一步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,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供给,探索从社区、学校、网络等多渠道搭建专业科普平台,同时加大对心理、精神卫生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。
目前,江苏等地已将部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。受访人士表示,纳入医保后,更多人开始知道心理治疗,也有条件接受相关治疗服务,有助于专业诊断服务走进千家万户。
广西南宁市心翔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晓义等专家提示,公众要增强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,从正规渠道学习、了解相关知识,向专业的精神心理机构、医院等寻求帮助和支持,对网络上的相关视频和信息保持理性,不盲听盲信、据此“确诊”或“疗愈”。(记者陈一帆、侠克、黄凯莹)
- ·清明假期全国安全形势平稳 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灾害事故
- ·社会各界踊跃扶贫济困!梅州市已筹善款38万元
- ·“新兵”“标兵”同上阵!天汕分公司40多名志愿者无偿献血
- ·就一个字!40多名侨胞侨眷游梅州美丽乡村,他们这样感叹...
- ·让下层肉体拦阻患者有“医”靠,潮安龙湖卫生院这样做
- ·社会各界踊跃扶贫济困!梅州市已筹善款38万元
- ·棒棒哒!梅州4名学生获国家级奖学金
- ·注意绕道!汕梅高速这段路临时交通管制
- ·缅甸强震已致该国3564人死亡 5012人受伤
- ·社会各界踊跃扶贫济困!梅州市慈善会接收善款27万元
- ·七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完成第二批单位进驻!四个市直单位党组织接受“政治体检”
- ·6月底通车可期!梅江桥南端天桥加固扩宽工程最新进展!
- ·郭文海:做强十大农业财富平台,打响“中山香农”品牌
- ·“+旅游”全面启动!今年计划完成百亿投资建这个产业带!梅州这方案信息量大
- ·6月底通车可期!梅江桥南端天桥加固扩宽工程最新进展!
- ·前进!大丰华高速进入沥青路面摊铺阶段
- ·广东连樟村落联动58同城“上新”培训 村落夷易近直呼“投简历比点外卖还利便”!
- ·尝客家风味,睹嘉应风采!梅州扶贫特产昂首挺进羊城~
- ·梅州市“最美家庭”丨罗思飞家庭:孝老爱亲,弘扬家风正能量!
- ·《梅州市人民检察院、梅州市妇女联合会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意见》印发
- ·首场广东村落子歌手演唱会来了!村落子歌手齐聚,嗨翻羊城
- ·行动!擦亮梅州城市文明“流动名片”
- ·红色记忆心中燃!今晚,民族歌剧《血色三河》复演“首秀”圈粉~
- ·进一步打响“梅州文化”品牌!2019年文艺“双精”工程颁奖仪式暨文艺展演晚会今晚举行
- ·一女子遭遇“假警察” 行骗民警追至旅馆及时劝阻
- ·端午假期增开穗梅往返临客列车!时间班次戳这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