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文化IP+旅游场景”让文旅消费变得可观可感可玩
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,场景AG超玩会精彩的让文舞蹈展演吸引众人观看。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
第二十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文博会”)日前在深圳开幕,费变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展会亮点。观可感主会场特设文旅融合·文化消费展(15号馆),文化玩展览面积约2万平方米,旅游旅消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场景展团纷纷在这里亮出“绝活”。
近年来,让文文化产业加速发展,费变一方面,观可感以开放包容的文化玩姿态与旅游业双向赋能,带动消费业态、旅游旅消场景迭代升级;另一方面,场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,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、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,为产品赋予更多文化价值。AG超玩会在广东,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赋能乡村旅游及品牌建设,助力多地推进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。
AR伴手礼展现哈尔滨美景
今年以来,各地文旅融合进一步加深,“文化IP+旅游场景”的结合,加快带动消费业态迭代、激活城市消费潜力。
在珠海展区,“东主有礼”展台陈列的特色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关注。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珠海品牌,将文创作为连接粤港澳文化的桥梁。工作人员介绍,他们推出的以港珠澳大桥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很受欢迎。
黑龙江展区则带来浓浓的哈尔滨风情,一批酷炫的AR伴手礼备受青睐——产品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冰箱贴,但实际能通过手机程序交互,呈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、圣·索菲亚教堂等景点的风貌。产品制造商龙粤(黑龙江)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深圳本土企业,通过与科技、艺术、文化等元素结合,他们将文创产品变得可观、可感、可玩,更具吸引力。
电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热播让不少市民燃起了在大草原策马驰骋的向往。本届文博会首次引入马文化、马产业展览,在深湾国际马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,模拟骑马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体验。“‘马匹’身上有很多传感器,主要通过液压传感来带动‘马匹’运动,模仿真实马匹的不同步伐。”深圳市马术协会主任谭维介绍。
一批“网红城市”持续涌现,在激活文旅消费需求的同时,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。本届文博会上,山东展区热度不减,不仅带来了淄博烧烤、德州扒鸡等齐鲁美食,还组织了“黄河大集”供观众体验。
AI技术催生文旅新场景
位于10号展区的“来画科技”人头攒动,一个巴掌大的圆形吸盘吸引了不少目光。来画AI迷你翻译机是该公司刚推出的产品,用户下载翻译机管家APP后,将硬件吸盘吸附于手机背面,就能实现实时翻译和同声传译等功能。
“这是我们展位卖得最好的产品,开幕两天已经成交几百单。”来画科技董事程祥涛介绍,这款翻译机支持多达120种语言,无论是跨国商务洽谈,还是出国旅游日常沟通,都能无障碍与外国人交谈。“这也是我们运用AI技术激活文旅IP的实践,目前不少文旅部门都在关注,用户也反馈翻译效果很好。”
在数字化、人工智能的加持下,“文化+科技”不断催生出新技术、新场景、新业态。
戴上VR眼镜就能实现“穿越时空”,跟随唐代名士翟奉达,一起感受在敦煌造窟的美好与艰辛。在丝路视觉展位,不少观众排队感受VR带来的突破时空限制的美妙。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视觉科技与应用领域的企业之一,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10年参加文博会。
“没有时间去敦煌,在深圳就能感受敦煌壁画带来的震撼。”参展观众陈小姐感受颇深,“体验过程中像是穿越了时空,参加了一趟与古迹的对话之旅”。
在本届文博会上,深圳雷曼光电科技带来了一款明星产品——Micro LED超高清家庭巨幕墙,该产品除了可以作为电视墙、背景墙、电影墙、娱乐墙,还能化身艺术墙、风景墙和交互墙等。“通过切换不同的视频内容,在家中就能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景,还能随时变换春夏秋冬等季节。”公司负责人介绍。
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认为,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正经历转型与重塑,文化消费展现巨大发展潜力。如今,广东各类文化科技产业园区有近1000家,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,不仅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能级,还为千行百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持续注入动能。
以文旅产业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
非遗现场展演、旅游资源推介、线上助农直播……文博会现场,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专门设置了“文旅产业助力‘百千万工程’”展区,展现广东大力推动岭南文化“双创”服务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成果成效。
走进展区,显眼位置上摆放着一系列魔芋类食品:红烧牛肉魔芋面、魔芋茶咖……它们都来自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——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。
近年来,水头镇魔芋产业在培育种植、产品研发、加工制造、终端销售等领域均迎来突破性进展。从农产品变成“明星单品”,魔芋产业的升级离不开文化、技术的加持。展台负责人、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员王易说,他们通过找准魔芋市场“触点”,推出了一系列魔芋预制产品,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。
如今,魔芋已成为水头镇的特色IP。2023年,水头镇魔芋种植面积已达近万亩,魔芋产业首年产值过亿元。
农产品的创新升级,正在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。梅州、茂名等地也致力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。梅州持续打响梅州柚、嘉应茶、客都米等“梅字号”农业品牌,收益、影响力逐年提升;茂名则依托信宜三华李,打造IP化产业全链条,白石镇三华李度假区、钱排镇“中国李乡·山水双合”“李花谷”等文旅项目,农旅融合、景村共融,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提供重要支撑。
越来越多企业也以自身优势带动产业融合、赋能乡村品牌打造。此次参展的深圳“非遗生活”品牌,就带来了非遗工坊、农副产品两大板块的特色产品。
近年来,该品牌创新打造非遗工坊模式,通过系统化的工坊改建、产品提升、品牌打造等,解决作坊小、散、薄等普遍问题。同时,利用“产训结合”,提升手工艺人、绣娘收入,让非遗瑰宝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。
南方日报记者 叶绮涵 郜小平 许懿 宾红霞 昌道励
- ·我市第三季度推进重大项目188个
- ·为生命“续航”!梅州热心市民捐献造血干细胞
- ·严格校园疫情防控!严格人员离梅管理!梅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2号通告
- ·梅州保险业积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!2021年全市保费收入66.54亿元赔付近20亿元
- ·贷款放宽 提取优化
- ·紧急提醒!江苏省苏州市来(返)梅人员请立即报备!
- ·扮靓春节“风景线”!旅游,记得带上“文明”
- ·冷҈冷҈冷҈!日均气温12℃!梅州多地寒冷黄色预警“生效”
- ·九九重阳情 幸福你我行
- ·平远空气最好!2022年第一个月的空气质量“梅指数”来了!
- ·2月21至23日报名!广东退役军人现代学徒制招生信息公布
- ·劳动创造幸福|春节我在岗,劳动人最美!梅州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过新年
- ·享界S9于广深沿江高速发生追尾事故?假!|破谣局
- ·翰墨传情,丹青祝福!庆祝梅州日报创刊50周年书画作品欣赏①
- ·守护市民健康祥和的春节,梅州在行动!
- ·必看!低风险地区与重点地区来(返)梅人员健康管理措施
- ·中国驻缅甸大使馆:已确认有12名中国公民在强震中受伤
- ·假日里的景区,多了一道靓丽风景线!梅州文明旅游风气日渐浓厚
- ·翰墨传情,丹青祝福!庆祝梅州日报创刊50周年书画作品欣赏①
- ·复核通过!我市10个村(社区)保留“国字号”荣誉
- ·国家发展改革委: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参与“两新”的政策环境
- ·新春走基层丨梅州“双百”社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,用心用情做好群众的“贴心人”
- ·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梅州上市公司股价七涨二跌!塔牌集团涨幅最大 嘉元科技振幅居首
- ·28家企业上榜!首批“梅州老字号”名单出炉
- ·埃及观光潜艇沉没事故已致6死21伤 遇难者均为俄罗斯籍
- ·元宵节的天气...嗯,确定过眼神,是你想要的!